![大武漢](http://cloudcache.v.sc.cn/files/wh/img/dawuhan.jpg)
武漢“老年宜居社區”東亭社區:居民自治 老有所依
“歌唱東亭好風光,我唱一曲送給你,歌唱幸福的新天地,美妙的心情多歡喜,和諧社區傳友誼……”這是湖北省武漢市東亭社區78歲老人李貽清為社區創作的歌曲《魅力東亭鮮花永伴》。李貽清已在東亭社區已居住了35年,“雖然房子一年比一年破,但幸福指數一年比一年高。”
在東亭社區智慧頤養中心,廚師們正在準備熱干面。 中新社 萬淑艷 攝 萬淑艷 攝
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安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。
東亭社區始建于1985年,是上世紀80年代初武漢市第一個商業小區,2016年,東亭社區被評為湖北省首批老年宜居示范社區。這里居住著15400余人,其中,65歲以上老人就有1700余名。
東亭社區78歲老人李貽清正在展示其創作的書法作品。中新社 萬淑艷 攝 萬淑艷 攝
78歲的老人李貽清從1985年搬入武漢市東亭社區,35年間見證了社區從“蚊蠅亂飛”到“綠樹成蔭”,點滴變化顯示著社區居民和管理者的用心。
在社區入口處,“七寶巡邏隊”的志愿者居民正在巡邏,社區設有黃色的“安全島”,提醒有老人經過,車輛注意避讓。外墻的宣傳提示欄上,隨處可見德愛孝的內容。面積并不大的社區內,最大限度地擴展了社區養老空間。一棟近600平方米的辦公樓,改造成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。
社區居民王福文(左)和外孫正在展示他們創作的武漢抗疫繪畫作品。中新社 萬淑艷 攝 萬淑艷 攝
記者還參觀了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、智慧頤養中心、老年食堂、書畫工作室等公共空間。這里還有日間照料室、洗衣房、醫務室、康復理療室等。在社區的老年食堂,不少居民正在用早餐,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。
據東亭社區黨委書記王學麗介紹,東亭社區先后成立了40多個老年人文娛團隊,包括瑜伽班、模特隊、京劇班等,超過500位老人加入。社區還成立了武昌老年大學水果湖分校。
在東亭社區入口處,“七寶巡邏隊”的志愿者居民正在巡邏。中新社 萬淑艷 攝 萬淑艷 攝
為了讓老人發揮余熱,2016年5月,東亭社區組建了“七寶巡邏隊”。最初,巡邏隊由社區退休老黨員、門棟長等49人組成。每天,7名隊員為一組,身著統一服裝、佩戴袖章在社區巡邏,故名“七寶”。如今,這支隊伍已發展到400多人,隊員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。隊伍通過凝聚居民、引導居民、守望相助,讓越來越多的居民有了歸屬感、自豪感、幸福感。
隊長黃惠蘭說,“七寶巡邏隊”發揚志愿精神,在巡邏中見事管事,宣傳核心價值觀,倡導文明行為,勸導文明養狗,排查消防隱患,清理樓道雜物,整理共享單車,調節鄰里糾紛等,深受居民信賴,攢下良好口碑。居民們也享受到了良好的社區環境,幸福感倍增。
退休大學教授王福文搬到社區居住已10余年。今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,武漢封城,社區居民衣食住行依靠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送貨上門,王福文切身感受到社區的貼心幫助。于是鼓勵女兒、外孫和侄女都參與到志愿活動中。他還創作了《持續居家·科學防疫》連環漫畫記錄下居民守望相助的點點滴滴。疫情控制住后,王福文主動參與社區自治,成為社區老年大學的教師,教居民畫畫。
近年來,東亭社區充分利用各類平臺陣地,以“班長議事會”為載體,孵化延伸“七寶巡邏隊”,開展志愿服務,并培育34個社會組織,探索出社區治理居民自治的新模式,服務轄區居民,解決了社區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。中新網湖北武漢9月30日電 (萬淑艷鄭子顏)